1.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新馆开放——展现汉代文明独特魅力
    2. 5月19日,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新馆开放。这座曾深埋地下2000多年的西汉广阳顷王刘建的陵墓,以国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黄肠题凑”帝王葬制震惊世人,不仅见证着汉代“事死如事生”的皇家礼制,更因其独特的考古价值被誉为“打开汉代丧葬文化的金钥匙”。 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馆长杨志国介绍,新馆建设严格遵循“整体保护”与“最小干预”原则,一号墓被完整保护于室内展厅,二号墓通过硬质铺装工艺在室外地面再现墓室结构,金代水井被改造为外庭院景观,封土堆融入绿化步道,形成时空交织的立体参观流线。 开馆当日,常设展览“勃碣都会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3583&p=view2025/05/26 07:28:09
    1. ​探寻藏在纹样中的美学情趣
    2. 展览现场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供图 “‘纹’以载道——故宫博物院沉浸式数字体验展” 探寻藏在纹样中的美学情趣 展厅中,有浪花却不会弄湿鞋袜、不在北京却能切身感受北京故宫的四季、盘中鸟儿在啄树上的果实……近日,“‘纹’以载道——故宫博物院沉浸式数字体验展”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该展览是故宫博物院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次联合举办的多媒体专题展览,以“纹样”为主题、“沉浸”为核心,提取故宫博物院建筑、陶瓷、织绣等文物上的传统纹样,分为“流光溢彩”“纹法自然”“巧...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3582&p=view2025/05/26 07:27:30
    1. 在文博会感受未来已来
    2. 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在广东深圳举办,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本届文博会聚焦科技赋能,首设人工智能展区,突出人工智能在各垂类场景的应用,充分展现以文化新质生产力引领文化生活的最新成果。 科技支撑,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如何突破传统展陈的限制,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让文物“活”起来?在文博会现场,科技正突破时空的束缚,为文物的保护、研究与展示开辟新的路径,给观众带来生动、有趣...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3581&p=view2025/05/26 07:21:59
    1. “心中的自然——周崇涨水彩写生作品展”将在杭州开幕
    2. 前言 在城市的繁华喧嚣之中,我始终怀揣着对自然那份炽热的眷恋,如同漂泊的旅人渴慕家乡的温暖。绘画于我,是一场虔诚的朝圣,而写生,则是我聆听自然密语的方式。 水彩的澄澈与灵动,恰似自然灵魂的化身,助我将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融于方寸之间。这一幅幅作品,是我灵魂的碎片,亦是我献给自然的情诗。它们承载着我在山水间的徘徊、在朝暮中的思索,更是我内心深处对自然最纯粹的敬畏与向往。 本次展览以“心中的自然”为题,想通过这些写生作品展现对自然的如实描绘,是我心中的独特自然景象和情感的表达。如今,这些画作呈现在您的面前,愿它们能...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3580&p=view2025/05/25 17:33:25
    1. “花有信——2025二十四番花信·当代书画名家艺术展”将在京开展
    2. 展览前言 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自然界总是以既定的季节时令周而复始,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实、叶落,随着气候变化随之而变,便成了季节轮转的标志。花信风,亦是物候的最直接表现,鱼传尺素,雁寄鸿书,而风则寄花信。风来信,诗录花中,花开之前,总有风来提前报信,花信风是花开与时令的相呼应,是风与花之间的约定。每年一月到五月,共有二十四番风,一番风来,一种花开。一番吹开梅花,二番吹开山茶,三番吹开水仙……直到天气转暖,直到所有的花都开放。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这样的风叫花信风。 花信风...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3579&p=view2025/05/25 17:25:23
    1. “漠阳情——陈水兴山水画展”将在广东阳江开幕
    2. 水波不兴处,笔自风流 水兴兄办展,嘱余赘言。忽念东坡《前赤壁赋》有云:“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此句暗合“水兴”之名,亦如其人:风清月白,静水深流。 与水兴相交已十余载。犹记其本科毕业后入广东省美协,众人皆谓得适职,然彼竟决然返母校深造,从硕士至博士,求索未止。世多言“学历不代能力”,然于彼,学识与才情恰若双翼:既有传统书画研究之积淀,复于创作中践“知行合一”之理。画界或有不解其执着者,而彼如赋中“水波不兴”之江,从容沉静,唯专注于中国山水画。 岭南画派自高剑父开派重...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3578&p=view2025/05/25 11:55:47
    1. “花香深处——郭怡孮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2. 前言 郭怡孮先生有一常用章,印语是“花香深处”,那么这花有多香,这香有多深,这深处又有什么呢?经精心筹备,中国美术馆推出大型学术邀请展《花香深处——郭怡孮新作展》,就是希望通过详实史料、代表性创作、平时习作、以及工艺美术衍生品几个板块,从多角度来展示郭怡孮先生这位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所走过的路,展出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浓墨重彩写时代交响曲 展出十九幅主题性花鸟画创作。郭怡孮先生以深厚的文化素养、深入的生活体验和全面的绘画功底为基石,在花鸟画主题性创作方面努力探求,守正创新,既是对传统中...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3577&p=view2025/05/25 11:45:59
    1. 探寻五色万象
    2.    【览事速递】   提到中国传统五色,很多人并不觉得陌生,但这些古韵色彩和现代生活有什么关联?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举办的“五色·万象——中国传统色现代性转译研究展”中,或许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本次展览聚焦于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现代性转译,区别于惯常以主题、媒介分类的展览模式,依次按照黑(水)、青(木)、赤(火)、黄(土)、白(金)五行相生的逻辑展开,通过61件(套)馆藏古代作品与当代艺术作品的并置展示,不仅巧妙地串联起古代与当代艺术作品,更充分彰显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内在逻辑,力图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文化...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3576&p=view2025/05/25 11:42:31
    1. 感受建筑人生
    2.    【览事速递】   “人生如建筑,而建筑是生活的镜子。”这是传奇建筑师贝聿铭的人生箴言。   贝聿铭在中国家喻户晓,也是20世纪至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华裔建筑师,回看他的从业史,一砖一瓦都有故事。七十年间,他主持的项目横跨辽阔地域,备受瞩目,包括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巴黎卢浮宫现代化改造计划、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地标性项目,奠定了他在建筑史与当代文化中的显赫地位。   1927年,10岁的贝聿铭随家人从香港来到上海,先后就读于上海青年会中学和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这段经...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3575&p=view2025/05/25 11:41:46
    1. 让艺术与技术双向奔赴
    2.    【艺点·聚焦美院毕业季】   一年一度的美院毕业季如约而至,漫步在展馆之中,似乎感受到一股蓬勃的“新技术风潮”:AI图像生成,机械臂动作设计,融合传感器与机器人系统的互动装置……这些作品不仅横跨平面、实体机械结构以及虚拟/混合现实等多种形式,而且在与观众的关系方面也不再局限于“静态观看”,而是出现了各类交互——有的需要观众通过语言、动作或触摸来触发作品的实时反馈,有的则通过环境传感器捕捉观众行为、现场灯光、温度湿度或社会文化信息,动态地改变作品的呈现方式。 来自外界的质疑   新技术的介入让创作者们有...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3574&p=view2025/05/25 11:34:57
Processed in 0.330(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