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顾问
免责声明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美术家网首页
登录
注册
新闻
|
展讯
|
专题
|
会员
|
评论
|
访谈
|
视频
|
技法
|
趣闻
|
素材
|
知识
|
史论
|
理论
|
论坛
|
商城
|
建站
|
机构
|
导航
|
加盟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中国美术家网
会员登录
艺术搜--中国美术家网
新闻
展讯
艺术家
作品
专题
素材
评论
访谈
更多>>
视频
理论
技法
趣闻
知识
史论
艺术搜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
1000
个
“高天厚土——袁武中国画作品展”将在上海开展
我读袁武笔下这些藏族形象,就读到他们不约而同呈现出的强烈而共同的精神趋向,与其说,他是在画那些因为有信仰坚定而绽放着审美光芒的人,倒不如说,是他更沉迷和满足于自己内心被这种审美光芒唤醒的,自己对于信仰这种强大精神力量的向往。 (文/阿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高天厚土”袁武中国画作品展 展览日期:2025.08.05—2025.09.02 展览时间:9:30—16:30(16:0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573&p=view
2025/07/23 09:41:40
郑州大师姑遗址:实证夏代国家形态
大师姑遗址发掘现场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夏日炎炎,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大师姑村的大师姑遗址在绿草掩映的黄土之下,静静诉说着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这座距今约3600年至3500年的古老城址,揭示了夏代国家形态的奥秘。作为中原地区唯一确认的夏代城址,填补了夏代城址考古的空白,弥补了二里头遗址与郑州商城遗址之间的“缺环”。 郑州大学新校区开建发现西周早期祥营遗址,郑州锅炉厂扩建新厂区时发现800多座战国墓,科学大道建设时推土机挖出西周墓……一系列考古发现,让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王文华对郑州西北郊充满好...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572&p=view
2025/07/23 09:37:56
为政以德:千年官德文化照鉴当下
展览现场 7月15日,“为政以德——中国古代官德文化展”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广业堂开幕。曾作为明清最高学府讲学之所的殿堂,广业堂化身为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引领观众探寻中国政治文明的德治基因。 本次展览从思想、制度、实践3个维度,结合实物、多媒体互动与历史场景复原,系统呈现了中国古代官德文化的演进脉络与精神内核,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一面“以德润政”的镜鉴。 步入展厅,一面醒目的黄色主题墙吸引了公众的视线。“黄色象征大地。为政者唯有立身以德,方能如大地般稳固。”本次展览策展人、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研究馆员孔喆介绍。在墙...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571&p=view
2025/07/23 09:35:38
恭王府博物馆绽放中国时尚
展览现场 恭王府博物馆供图 7月22日,以“恭王府与十二风雅”为主题的“精雅风华:恭王府与中国时尚(1780—2025)”展览在恭王府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开启一场恭王府精雅生活与当代中国时尚的跨时空对话,续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尚语境下的转译新章。 展览以“十二风雅”为叙事主线,将王府的四季美学、节气仪典与当代时尚相结合,联合26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设计师与艺术家,展出近50件服装以及艺术、家居、手工艺等展品,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历史与艺术、时尚碰撞和交融的文化场域,让观众在恭王府的实景中感受跨时空的文化艺术回响。 ...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570&p=view
2025/07/23 09:34:06
中国国家画院石齐导师工作室教学成果展在京举办
展览现场 7月18日,为纪念北京石齐画院成立十周年,中国国家画院石齐导师班教学成果展在京举办。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中国国家画院石齐导师工作室三十余位画家的近期创作,作品涵盖山水、花鸟、人物三大门类。画家们秉承“点亮自家灯火”与“三象合一”的教学理念,或施浓墨重彩,或求匠心独运,在根植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多元艺术语言诠释传统笔墨的当代转化。 石齐在展览现场为参展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画家们延续传统文脉,回应时代审美诉求。展览通过多元化艺术实践,呈现北京石齐画院十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未来将继续关注学员成长...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569&p=view
2025/07/23 09:31:54
工成当代·固本开新——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 7月18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作为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立项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展览以“工成当代·固本开新”为学术定位,集中呈现中国工笔画在新时代语境下五年来的创作成果和整体面貌。 中国美术馆馆长潘义奎,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陈孟昕,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刘万鸣,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先后致辞。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和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568&p=view
2025/07/23 09:30:50
台北故宫博物院暑期特展揭示古代围棋文化魅力
观众在特展中体验互动式AI围棋游戏。 新华社记者李悦摄 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棋人弈事:古代围棋文化”特展,精选逾60件横跨汉至清代的书画、文献与器物,带领观众在方寸棋盘中领略古人智慧。 展览以“棋人弈事”为题,巧妙融合古代对围棋两种别称“棋”与“弈”,串联起从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僧侣神仙到闺阁仕女与围棋相遇的一段段故事。展览同时介绍古代棋谱及棋具,涵盖象棋、双陆、六博等益智游戏。 围棋作为一种锻炼心智与谋略的益智游戏,自古深受...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567&p=view
2025/07/23 09:28:48
《馆藏“显眼包”》:与珍贵文物的趣味对话
在网络语境中,“显眼包”一词从最初的调侃贬义,逐渐演变为个性张扬、自信表达的代名词。在浩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有一批造型独特、憨态可掬的文物格外引人注目,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博物馆里的“显眼包”。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微纪录片《馆藏“显眼包”》巧妙运用网络流行语作为切入点,让古老文物与现代观众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趣味对话。 该片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主流媒体在语态革新和表达创新上的积极探索。该片每集精选一件具有“网感”的文物。从“尴尬而不失礼貌微笑”的商亚醜钺,到“会比心”的西汉铜釭灯,再到“放飞自我”的敦煌壁画,它们在博物馆的展柜里被重新发现...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566&p=view
2025/07/23 09:26:27
从秦汉地理观念演变看“昆仑石刻”
【学术争鸣】 青海黄河源地区扎棱湖畔发现秦代石刻,专家学者从多角度解释,认识不断深入。许多说法皆试图从实证角度探源石刻来龙去脉,展开“昆仑+河源+玉石”叙事。但是,如果回归“皇帝使五大夫翳将方士采药昆仑”这一文本,就会发现“皇帝+方士+采药+昆仑”才是叙事中心,五大夫翳受皇帝指派,是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方士提供后勤和军事保护,方士才是活动的发起者和执行者。那么,方士何德何能成为秦始皇的座上宾?又以何种理论说辞获得皇帝恩准的呢?其中有深刻复杂的历史背景,深入探讨方士和采药、采药与昆仑的关系,结合秦汉之际的地理观念变化,才能理解采药昆仑何以可能...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565&p=view
2025/07/23 09:25:03
如是造,如是作——关于“昆仑石刻”的思考
【学术争鸣】 6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的仝涛文章引发持续讨论,学界出现百家争鸣现象,有幸躬逢其盛,兹与各位分享我的思考过程,欢迎证伪。 一 先识字。仝涛将其中几个字符识读作“廿六年三月己卯”,之后,他在后续访谈中仍倾向于这个观点。可是,这个时间点与“皇帝”一词在时间上不匹配,引来若干质疑。细看其中被楷定成“六”的那个字,疑似“六”字的一撇更像是岩石的自然凹痕,如果把这个凹痕挡住,该符号是否更像“七”字?只要满足以下条件:五大夫翳一干人行程安排得紧凑一些,“廿七年三月己卯”与“皇帝”不是没有并存...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564&p=view
2025/07/23 09:23:46
上一页
1
...
77
78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推荐艺术家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关于我们
|
建站服务
|
代理服务
|
艺术交流
|
联系我们
|
网站会员
|
艺术联盟
|
微门户
|
法律顾问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www.meishujia.cn
,
All right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