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新廿年 2025西泠春拍本月26日开槌
    2. 黄宾虹《榘矱唐宋卷》长卷 2025西泠春拍于7月23日至28日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举行,本次春拍包含书画信札、印砚、文玩瓷器、现当代艺术等27个专场,23-25日预展,26-28日拍卖,是为钱塘江畔的一大年度艺术盛事。 本次春拍特别策划推出:“榘矱唐宋·黄宾虹诞辰一百六十周年纪念专场”“古代版画中的书画家专题”“清代金石家的书画专题”“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暨福州乡贤墨迹专题”“孙中山逝世百年纪念专题”“曾在张园·张宗宪旧藏生活雅玩艺术专场”“国营文物公司藏印暨岭南印风篆刻专场”“奚鄂庐藏印专题”“阮元的金石世界专题”等专场专...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633&p=view2025/07/27 08:45:04
    1. 论新闻漫画在新时代的叙事价值与社会功能
    2.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新闻漫画已从传统的版面点缀跃升为全媒体传播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它突破了文字传播的局限,以“无声胜有声”的视觉力量解读复杂社会现象,尤其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展现出令人瞩目的传播效能。新闻漫画的本质在于以艺术化的方式参与新闻叙事,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提升信息传播效率,更在于通过重构视觉符号系统,培养公众视觉阅读能力,并实现舆情引导、价值传递和社会共识构建的多重社会功能。 新闻漫画的双重属性与核心价值 新闻漫画的生命力源于其内在的双重属性,即新闻真实性与艺术表现力的统一。它以“图说新闻”的独特形式,在恪守真实性、时效性、新鲜...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632&p=view2025/07/27 08:37:58
    1. 许承尧与汪采白的诗画酬唱
    2. 汪采白绘画许承尧题款天都峰中国画   我国传统文人交往之间很早就流行诗文酬唱的雅举,后来多才多艺的书画家,也将此雅兴衍生为诗画酬唱,不仅富有诗的意境,书法的精妙,更增添了画面的色彩。末代翰林许承尧是汪采白交往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们的关系不仅缘于许承尧是汪采白祖父汪宗沂的学生,而且体现在两人在艺术上多有合作,许承尧常为汪采白的画作题诗落款,诗书画结合,相得益彰。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加深了他们的友谊。   汪采白(1887-1940年),歙县西溪人,名孔祁,字采伯,号澹庵,别号洗桐居士,学者称采白先生。汪采白是中国近代美术...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631&p=view2025/07/27 08:37:06
    1. 画是不能不变的
    2. 刘春华列队中国画   站在业界角度,回望不断图变的水墨画,若还是套用已然的程式,停留固有的思维,很难显现扣人心弦的画面。这说明了有些程式,久成习惯便无声息可言,犹八股文,如此,鲜活的艺术灵性何来之有?创新力或将殆尽?   唯有尽可能多地直面生动现场,才能创造性构建艺术多维形态。一方面是对现实主义精神内涵的活化,一方面是给予创作者的应变力,展现出灵活多变的空间,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躺平心态应摒弃。当画家灵活穿梭于不同领域大踏步前进,必将是多彩鲜活画面的到来。令人欣慰的是这一现象已然在年轻一代身上验证,他们捕捉生活细节的目光,对形式的巧思妙...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630&p=view2025/07/27 08:35:38
    1. 《细雨虬松图》之画法渊源
    2. 《细雨虬松图》(图1)是清代画僧石涛著名的细笔山水画,其作品名,取自画中题跋: 泼墨数十年未尝轻为人赠。山水杳深,咫尺阴荫,觉一望兴未易穷,写以赠君。予尝有句云:“细雨霏霏远烟湿,墨痕落纸虬松秃。”能入鉴赏否。时丁卯夏日,子老道翁出宋螺纹纸,命予作画,风雨中并识于华藏下院。清湘石涛济山僧。 1687年,石涛时年46岁,文中可见其好友子老道翁予其宋代螺纹纸,望石涛为己作画。石涛欣然应允,并在扬州天宁寺,完成此图的创作。所画乃是细雨时分的朦胧之境,画眼是一棵虬曲的秃松。 《细雨虬松图》无疑是石涛之名品,但是画坛现阶段...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629&p=view2025/07/27 08:24:00
    1. 中西何别:何海霞画中的浪漫主义图示
    2. 1993年,何海霞历时三年创作的《中西何别》长卷完成。这幅画作的题名即来自画中自题:“何者为中,又何者为西法,有待识者赐赏并正。”此句既是提问,又是反问,不仅指涉中国水墨与西方绘画技法的分野,更体现出一种文化语境下的“审美自觉”。面对全球艺术语境的融合趋势,何海霞以绘画之笔回应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中西之间,何别? 然而,《中西何别》不仅是技法融合的实验,它更在视觉表现与情感表达上展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观情绪的强化、自然力量的彰显、非具象构图的解放。这种精神内核与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绘画不谋而合,亦呼应中国山水传统“以形写神”的抒情理论。本文试图...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628&p=view2025/07/27 08:21:20
    1. 倪瓒的绘画艺术风格、代表作分析及其艺术价值
    2. 倪瓒(1301年-1374年),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是元末明初的著名画家和诗人。他擅长山水画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他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 倪瓒作为元代文人画巨匠,以其独特的“萧疏简淡”风格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境界。他的艺术不仅是技法的革新,更是文人精神的物化表达。本文从倪瓒的绘画创作风格、代表作分析及艺术价值三个维度展开阐述: 一、创作风格:荒寒中的极致简逸 ...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627&p=view2025/07/26 09:36:36
    1. 余绍宋书画艺术展在杭启幕
    2. 余绍宋松风叠献图(局部)95×72cm国画 7月23日,“余绍宋书画艺术展暨《中国书画收藏史》新书分享会”在杭州叶子文化艺术中心启幕。活动由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西泠印社出版社、杭州市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联合主办,杭州叶子文化艺术中心承办。 展览集中呈现近现代通儒余绍宋近50件书画珍品。余绍宋(1883-1949年),生于浙江衢州,祖籍龙游。这位在方志学、目录学、法学等多领域卓然成家的学者,以“以学养艺”的独特风骨,在山水、墨竹与章草中铸就艺术高峰。开幕当日,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主任、中国美院特聘教授、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626&p=view2025/07/26 07:21:33
    1. 浙大电力电子学科创始人之一林渭勋与雕塑家林岗父子作品展开幕
    2. “西泠遗梦林渭勋·林岗父子作品展”现场 7月18日至8月17日,“西泠遗梦——林渭勋·林岗父子作品展”在浙江赛丽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由蔡枫倾力策展,林岗精心筹备,展出了林渭勋生前的部分书画作品与林岗的雕塑力作。 在父亲离世后,林岗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他留下的书画作品数量惊人——我国电力电子学科奠基人之一、浙江大学教授林渭勋,一生致力于理工科科研教学,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对艺术怀有长久而深厚热爱。 本次展出林渭勋的书画作品,从尼古拉菲辛的画像到齐白石照片转换的素描,从长卷兰亭序到长卷人物肖像,从韩干的马图到刘...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625&p=view2025/07/26 07:20:45
    1. “新西湖·井士剑作品展”开幕
    2. 井士剑新西湖300×800cm布面油画 7月19日,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特别支持的“新西湖·井士剑作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开幕。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浙江省文史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孙周兴,浙江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胡海荣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仪式。浙江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纪云飞致开幕辞。 “井士剑以湖山为纸、以时代为砚,把一个湖、一座城、一段文明史,折叠进自己的画面。这是一场视觉艺术与学术思想的盛会。”金一斌在致辞中表示,愿“新西湖”不仅是一面镜子,...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4624&p=view2025/07/26 07:19:48
Processed in 0.132(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