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芦海娇:篆刻值得被更多人了解
    2.  哈尔滨亚冬会期间,芦海娇向中外游客展示篆刻作品。   哈尔滨师范大学供图 最近,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芦海娇与学生们正忙着策划主题为“铭记历史·聚集力量”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书法篆刻展。“书法、国画、篆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一定要把它们发扬光大。”芦海娇说,篆刻作品的美学表达方式简洁、和谐,传递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值得被更多人了解。 走进芦海娇的艺术工作室,由书法、国画、篆刻作品构成的书香空间井然有序,书柜里的一枚枚篆刻印章尤其引人注...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2861&p=view2025/04/07 09:09:32
    1. “远行”“往来”与“追寻”中的“目光交织”
    2. “远行”“往来”与“追寻”中的“目光交织”   ——“目光交织: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   1月22日至3月30日,由中国美术馆指导,广东美术馆、法兰西艺术院、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办的“目光交织: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在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举办。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王学成,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许瑞生,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智涛,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许钦松,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中国美协副主席...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2860&p=view2025/04/07 08:59:56
    1. 艺术为什么不朽?
    2. 吴为山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艺术为什么不朽? ——为“目光交织: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而作 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的作品来到广东。这实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应当说,这是广东美术界的盛会,也是中国美术界的盛会,更是中外艺术交流的盛会。 广东美术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广东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之中,产生了诸多兼擅中西的岭南画派大家,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新...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2859&p=view2025/04/07 08:58:50
    1. 中法艺术交汇融合的“大境界”与“新境界”
    2. 林蓝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中法艺术交汇融合的“大境界”与“新境界” ——观“目光交织: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相聚在广东美术馆,共同开启“目光交织: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的帷幕。在这个特殊时刻,我们不仅迎来了法兰西艺术院11位艺术大师的90余件艺术珍品,更迎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一次连接东西方的审美共振。展览既是对20世纪中法艺术交融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当代艺术创新发展的前瞻探索。 ...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2858&p=view2025/04/07 08:57:15
    1. 跨越时空的艺术传奇
    2. 王绍强 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 跨越时空的艺术传奇 ——写在“目光交织: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举办之际 “中西方融合”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重要部分,不仅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更促进东西方文化在审美与思想融合上的美美与共。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许多中国艺术家远赴法国,寻求新知。在西方现代艺术的熏陶下,传统与创新在创作中交汇碰撞,推动了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同样,法国艺术家们也在东方的魅力中找到灵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将其精髓融入西...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2857&p=view2025/04/07 08:56:11
    1. 罗哲文:守护中华文脉的世纪匠心
    2.   “文物保护者的名字无需被铭记,重要的是将遗产完整交给后人。”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这样说。作为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奠基者之一,罗哲文的一生堪称一部“行走的文物保护史”,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布达拉宫……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中,都留下了他奔走的身影。近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故宫博物院共同主办的“业守精勤匠心永驻——罗哲文百年诞辰纪念展”,展出了罗哲文先生所著书籍、珍贵手稿,他使用过的相机、卷尺、测绘物品,以及为致敬罗哲文而创作的艺术作品,生动再现了他为文物保护事业奉献的一生。   “梁林学生”的精神延续...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2856&p=view2025/04/07 08:54:38
    1. 伊秉绶秋水园书作书写年代考
    2. 临董其昌行草诗轴 伊秉绶   伊秉绶(1754-1815年)的《临董其昌行草诗轴》,已知最早出版于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珂罗版印行的《默盦集锦》,之后相继16次出版于日本兴文社《墨迹大成》等海内外书法专辑。历年大量的出版介绍,使其成为一件见重艺林的清代传世名迹。此作为纸本水墨,高136厘米、宽37厘米,以行草相间的字体书写:“欲持一樽酒,远飞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临香光书,雨窗四兄过予秋水园属作并正,默盦弟伊秉绶。”钤朱文“默卿”印及一白文印,残不可辨。此作未署年款,但款识内容中透露出书写年代的端倪。   “雨窗”其人,...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2855&p=view2025/04/07 08:52:52
    1. 首届中国手机摄影大展聚焦“科技赋能艺术”
    2. 由中国摄协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主办的首届中国手机摄影大展系列活动日前在四川省巴中市启幕。本届手机摄影大展以“人人都是创作者”为主题,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创作,全方位展现手机摄影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进一步推动移动影像技术的创新与普及。活动现场,由主办方联合业界专家、学者编撰的《2025中国移动影像趋势报告》同期发布,报告系统展示了移动影像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为手机摄影创作的未来方向提供全新视角与思路。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协主席李舸,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韩梅,vivo副总裁、影像副总裁于猛等有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2854&p=view2025/04/07 08:51:17
    1. 郭怡孮《怡园艺话》等系列新书发布
    2. 4月2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的郭怡孮《怡园艺话》等系列新书首发座谈会在北京举办。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高雨,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郭怡孮,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以及张继海、杨建华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座谈会并致辞。中国美协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范迪安和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马驰书面致辞。 此次座谈会首发新书共五种,分别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怡园艺话》(郭怡孮卷)、《人民美术家郭怡孮卷》、《美术家郭怡孮传》、《传承大家——郭怡孮》、《郭怡孮绘画展文献集》。《怡园艺话》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馆员文丛”之一,郭怡孮精心挑...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2853&p=view2025/04/07 08:50:45
    1.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花鸟画名家邀请展”将开展
    2. 前言 海,是永恒的凝视者,亦是流动的边界。当花鸟画遇上海洋,传统笔墨中含蓄的“小景”骤然舒展为浩渺的“气象”——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邀约当代花鸟画名家名作临海展出,既是对海子诗意的视觉转译,更是对东方艺术自然观的一次深度叩问:在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处,花鸟画如何以笔墨重构生命的诗性栖居? 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当代觉醒 传统花鸟画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内核,而当代创作在延续这一基因的同时,赋予其批判性视角。艺术家不再局限于文人隐逸的寄情,转而以平等的姿态与...
    3. http://news.meishujia.cn/?act=app&appid=4096&mid=102852&p=view2025/04/06 09:24:44
Processed in 0.138(s)   19 queries